您的位置:首页>栏目首页 > 渠道 >

三国乱世里,诸葛亮算无遗策,为何蜀国最先灭亡?|今日关注

2023-06-29 18:30:22    来源:洪都烟客


(相关资料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就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陆游曾作诗“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来赞扬诸葛亮。世人皆知《三国演义》中的部分情节有被神话的,其实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也是当时杰出人物的代表。即使是水火不容的对手司马懿也曾评价他“真乃天下奇才也”。

三国之中唯有蜀国有如此智囊坐镇,为何最后的结局却是蜀国最先走向灭亡呢?有研究历史学的专家曾指出,诸葛亮没有帮助蜀国最终完成统一的主要因素在于他曾经犯过的三个错误。这三个错误从出山时一直贯穿到死前的遗言。不知道诸葛亮在临终之前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

第一个错误是在诸葛亮刚出山的时候,隆中对的战略错误。“隆中对”被后人称为“千古奇策”,因为他在隆中的时候就已经测算到日后可能出现的“三分天下”的局面。但是后人对当时的策略仔细分析,发现有一个致命性的错误,那就是“分兵”。当时三国中蜀国的兵力是最弱的,分兵之后每个军队的战斗力都成倍下降,而且在当时信息交流十分不便的情况下,两个军队打配合只能靠心有灵犀。如果诸葛亮能够有更好的策略,恐怕后人也见不到史书上三国鼎立的局面了。

第二个错误是坚持六次北伐。在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六次出兵北伐的描写。在实际的史记资料中,只有五次是诸葛亮带兵亲征。关于这几次出征有人说是以攻代守,是为了让蜀国不受侵略。然而实际上在出兵北伐期间,东吴并没有攻打蜀国的迹象。诸葛亮频繁的出征只是徒劳无功地消耗国力,对于蜀国日后的发展毫无帮助,甚至导致了蜀国逐步衰弱。

第三个错误是诸葛亮任人唯亲的习惯。不仅在位期间没有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以致后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甚至在用兵点将上也唯亲任用。比如将镇守街亭重地的任务交给毫无实战经验的马谡,导致街亭大败。马谡本人才能并不出众,刘备就曾评价“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街亭之败可归于马谡,马谡之败应归于诸葛亮。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