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栏目首页 > 渠道 >

世界快资讯丨车企们,别再卷年轻人了,他们没钱的

2023-07-03 19:01:15    来源:智选车

一边是崔东树坚定地认为:“Z世代的年轻人撑不起来中国车市,购车能力不强,人口又少能力又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边是诸如影豹、UNI系列等年轻化产品被车企大量推出。

天壤之别的前景预测,究竟孰对孰错?

值得肯定的是,崔东树所言非虚。

一方面,年轻人口的确少。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看,2022年末我国30岁以下的人口仅占比34.91%,其中还包括了17.95%的16岁以下的人口。

另一方面,年轻人购买需求并不强。从汽车之家研究院的调查数据看,近三年我国30岁以下年轻人的新车购买率占比仅为26%

再一方面,年轻人购买力较差。据懂车帝发布《2022年轻用户汽车消费洞察报告》显示,我国00后消费者的购车预算集中在15万元以内,90后消费者的购车预算集中在20万元以内。

因此,年轻人所在的汽车市场规模小,购买能力又差。在房贷高、薪资水平低等压力下,年轻人很难支撑起中国车市。

但是,年轻人的挑剔程度却更高。

据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调查显示,Z世代的年轻人对车型的要求除了性价比外,对舒适性、豪华性的考虑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这很好理解,相较于中老年群体,年轻人受到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影响更大,信息获取能力与整理能力更高,对于汽车的见解相对更深,自然也就越挑剔。

没钱又还挑,从各个维度看,车企卷年轻人市场吃力又不讨好。

不过,女性市场似乎是个例外。

据央视报道,中国女性的汽车消费在2020年就已经超过男性。另据公安部数据显示,女性驾驶人以每年1300万人左右的规模快速增长,而目前女性驾驶员仅为男性驾驶员的一半。

换言之,主打女性化车型的增量市场和存量市场潜力巨大

与此同时,女性的购买力更强。在一线城市中,女性购买20万元以上车型的能力远大于男性。

以smart精灵#1为例,该车型售价高达17.90-27.90万,销量却超出了预期,月均交付为3000余辆,巅峰时期单月销量更是接近6000辆。

看似不合理,但是用女性用户占比70%以上或许就能解释得通了。

在设计之初,smart精灵#1就想把握住女性群体。所以你可以在该车型上看到大量以女性视角出发的设计,包括圆润的车身线条、复古呆萌的前脸、小狐狸形象的车载虚拟助手,和深受女性偏爱的宝马MINI车型有着相似的套路。

除了女性市场能够算得上蓝海外,我国中老年市场也值得一卷。虽然增长率没有那么高,但是他们一直以来都是消费市场的主力。

年龄的增长也伴随着财富的累积,中老年人群体相比年轻人的购买力自然更强。这是客观规律的体现,基本不会出现对调的情况。

2022年,汽车新购占比从2016年的70%下降至45%,意味着增换购占比迅速上升,超过新购人群10个百分点,而汽车增换购的中坚力量就为中老年群体。

与此同时,中高端新能源车型也是靠着他们在撑着,理想用户的年龄分布中,30岁-44岁占比超九成,而蔚来用户的平均年龄为37.2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车企与其卷年轻人市场,不如更聚焦地卷女性市场或者换个赛道卷中老年市场。

道理大家都懂,为什么各大车企还是在年轻人市场中卷起来呢?

吉利推出了领克品牌;长安推出UNI系列;广汽传祺推出影豹;现代推出菲斯塔;东风风神推出奕炫MAX……

车企正不遗余力地给车型打上“年轻人专属”的标签,同时年轻化也成为各大品牌营销的重中之重。

而年轻人明显不能支撑起车市,难道车企在做无用功?

可能并不是,从长远角度看,挖掘该市场仍有意义。

一是家用车市场早已饱和,以年轻个性化作为突破口不失为打开另一条赛道的方式。

二是抓住年轻人可以增加用户基础,后续能将其转化为增换购用户,毕竟年轻人总会变成中老年人。

据知名营销公司Quantcast的数据显示,56%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选择从自己较为熟悉的品牌开始。

三是年轻人更能够接受新鲜事物,所以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前沿的技术更容易被接纳,而这些正成为智能汽车时代车型的核心竞争点。

所以,车企不一定是在做无用功。

从去年开始,打“年轻牌”的品牌和车型都开始增长乏力,甚至一退再退。

今年一季度,领克销量下滑12%,传祺影豹从月销1万到2千辆,长安UNI-V也开始走下坡路。

不过,30岁以下年轻人的购车率却在提升,或许车企并没有找准正确的方向。

一般情况下,年轻化车型的售价普遍高于家用车。车企给到了更高的智能化配置、更个性的外观,定价自然也就更高,但是这却直接劝退没钱的年轻人。

大量年轻人还是投入轩逸、朗逸等车型的怀抱,其中朗逸30岁以下的用户占比一半以上。对年轻人来说,便宜才是硬道理。

同时,个性设计也将受众群体框在更小的范围内,个性并不意味着就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就算这类设计受到了大部分年轻人的推崇,但是喜欢和实际购买却是两码事。

另外,年轻人买车可能还是需要依赖父母支持,父母的意见也会或多或少影响购车决策。车企在外观设计或者配置搭配时稍微综合中老年群体的想法或许是一种变相拿捏年轻人的方式。

至于这个度该如何把握,就是留给车企们的难题了。

年轻人买车是因为喜欢,而这份喜欢又能经得起荷包的考验吗?显然不能,年轻人就是撑不起中国车市。

车企针对年轻人的产品规划也不一定是在做无用功,不过现实却让它们收效甚微。

与其在年轻人身上耗工夫,不如把指望放在女性和中老年身上,你们觉得呢?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