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栏目首页 > 渠道 >

小说《无处藏心》原型系“作家死囚”!鲁奖作家衣向东南京西善话创作

2023-08-18 21:00:52    来源:凤凰网江苏

头戴棒球帽、一袭休闲装。微微翘起的下巴上,长着修剪得体的长须,虽不浓密,却也飘然而袅,有几分劲悍的意味,颇见风度……他就是“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第十八回的主角,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等诸多文学大奖得主衣向东。衣向东认为,文学是能够引导人们的精神和信仰的。

2023年8月16日下午,由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办事处、西善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主办,西善桥街道影视文旅中心、南京止一堂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南京•初见之旅共同体承办的这次活动,邀请北京著名作家衣向东入席开讲。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李徽昭担任学术主持。两人围绕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衣向东长篇小说《无处藏心》进行分享,交流的主题是“生活的真实与小说的虚构”。


(资料图)

作家衣向东(右)与学术主持李徽昭。

分享会现场。

知名文艺评论家张澜涛、鼓楼区图书馆馆长徐力、西善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如铁、南京止一堂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晓亮等嘉宾,与高校师生、社区读者百余人参加活动。

“我这次来南京是故地重游”

长篇小说《无处藏心》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创作的非虚构小说。

22年前,菰城发生“沈记旅馆杀人案”,一案四命,凶手在逃。刑侦专家冯柏林马失前蹄,提出了一个合乎逻辑、却与真实情况南辕北辙的判断,专案组疲于奔命,一次次功败垂成。虽然凶手柳一沙成功躲藏了20多年,并不断洗白自己,成为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作家,但藏身容易藏心难,他经受了惶惶不可终日的岁月,最终没有逃脱正义的审判。

显然,这部小说的背后,涉及的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于是,主持人李徽昭一开场并没有直奔主题,而是请衣向东谈谈他与南京的过往。

衣向东与南京还真有故事。

他开门见山地说:“我这次来南京是故地重游!”

衣向东畅谈。

衣向东祖籍山东栖霞,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部队服役24年,现在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任教,兼任艺术教育中心艺术总监。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牟氏庄园》《站起来说话》《向日葵》《女派出所长》等,其中《牟氏庄园》《我们的连队》等还被拍成热映热播的影视作品。

衣向东回忆说:“南京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座城市,我经常来。大概是10年前,江苏省作家协会面向全国招聘作家,初开先河,最后只签了我一个人,让我很受鼓舞。之后江苏作协有很多活动,我就常来参加。”

衣向东还说,他的电视剧《牟氏庄园》,是江苏卫视首播的,收视率非常高。2022年年底,江苏台还播出了他的另一部电视剧《护卫者》,所以他一听到“江苏”和“南京”就觉得非常亲切。

“不过,这次西善桥街道邀请我过来跟读者见面,我是非常忐忑的,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南京系‘世界文学之都’,文韵厚重;另一方面这里有赵本夫、苏童、毕飞宇、范小青等重量级的作家群体,我到这里来开讲感觉有点嘚瑟。”衣向东谦虚地说。

进入正题后,李徽昭重温马克·吐温的经典之语:“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

衣向东对此深有同感。他认为,真实事件“闵记旅馆杀人案”的故事和细节,堪比杜鲁门·卡波特的《冷血》和诺曼·梅勒的《刽子手之歌》。一个凶残的杀人犯隐藏20多年,并摇身一变披上了作家的外衣,在人与鬼之间经受了无法言尽的煎熬,最终被依法执行死刑。

那么,生活的真实跟小说的虚构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衣向东说,写小说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是把生活的真实变成小说的虚构,然后要把小说的假再变成真,小说就是这样构成的。

当然,生活中的许多荒诞是没有逻辑性的,而当我们作家在写小说时,通常会推理这个人的身份,并且是按照小说的逻辑来推理,所以小说当中的故事必须得是符合逻辑的,而生活当中的故事往往并不符合逻辑。

作家的责任,是塑造符合大多数人的社会价值观,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观的人物和故事。这就好比把生活的碎片揉成一个面团,再变成一个个小人。

“当代作家缺少系统的训练”

交流中,主持人李徽昭与衣向东就“作家是不是知识分子”的问题阐述着各自理解,形成了观点的碰撞。

李徽昭说,《无处藏心》写的是作家犯罪的故事。刚才衣老师提到,现在的很多作家并不是知识分子,其实是对知识分子某一种概念的界定。

衣向东坦率地说:“我不知道别的作家是怎么对自己认定的,我只代表我自己,可能很多作家认为自己是知识分子,但我并不认同。比如说莫言是知识分子吗?我相信莫言不会承认的,他小学都没有毕业,只是到了部队,凭借天生的才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和莫言同为山东老乡的衣向东,成名之前也没有学历,也是到了部队勤于学习,这个地方学一点,那个地方学一点,慢慢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形成自己小说的世界观。“如果说作家是知识分子,我认为中国20世纪20年代的作家如郁达夫、巴金等,有留学经历,都在大学任教,他们当之无愧。”

“中国现在的作家有几个敢说自己是知识分子?至少我不认为自己是知识分子。也许有人会问:作家不是知识分子,又在搞创作,那到底是什么呢?我的观点是,作家只是比别人多读了几本书,可能比普通人看问题更敏锐一些罢了,跟任何一个其他行业的工作者没有什么区别,就是一种职业,是用来养家糊口的手段。”衣向东直言。

读者与参互动。

衣向东认为,当下的作家队伍中缺少真正的知识分子,原因是大多数作家缺少系统的训练。看看现今文坛,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的一批作家,到现在还是文坛的主力军,这批作家的学识、成长的经历是什么样的?一大批是从农村当兵到部队的,一大批是从农村考学挣扎到了大城市,完全没有多少文学的训练,底蕴并不浓厚。严格来讲,没有多么大的知识底蕴在支撑,所以他说对当下的作家乃至作品都需要去理性看待。

面对小说家谈创作,一些有创作欲望的读者很想知道写作的技巧。

衣向东诚恳地说:“小说创作,最好从生活当中找原型,因为这样写作会更方便,这就是生活当中的真实跟小说虚构的关系。你们找到一个原型,这个人很好玩,你们去进行放大,把很多东西放到他身上去写。我是当记者出身的,我特别善于发现生活当中的非常敏锐的东西,在我的眼里,走到任何一个地方,就会留意这里的人和事,把有意思的事情变成小说的素材。”

他举例说,《无处藏心》就是采访别的事情时偶然听说了作家犯罪的案例,继而投入采访的。小说中60%至70%的故事都是真实的,很有警示意义。当然,作为小说,也有一些虚构的成分。

他同时强调,如果有了一个生活原型,其实这个生活原型代表他的生活空间,在这个原型上再进行大胆地想象,往往一点小事,就会成为这篇小说生长的种子。作家写一部作品,一定有某种东西、某种原型和生活的一个场景细节让他温暖感动,塑造出成功的人物。

作品承载着作家的社会责任感

“谢谢衣老师,真没想到您能来看我!我很喜欢您的小说《阳光漂白的河床》《吹满风的山谷》,还有《电影哦电影》,我都读过。”这是2019年8月的一天,小说原型、犯了死罪的主人公柳一沙在看守所面对衣向东时说的话。

衣向东完全没有想到,他对“作家死囚”的采访是这样开始的。

这名罪犯提到的小说《吹满风的山谷》,是衣向东2001年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的作品。更让他震惊的是,这名死囚还能大段大段地背诵小说《阳光漂白的河床》中的内容。

衣向东和文艺评论家张澜涛(右),场下交流甚欢。

当时,衣向东为写一部公安题材的电视剧,去菰城市公安局采访,在跟菰城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姜晔聊天的时候,姜局长无意中提到由他们破获了一起24年前的命案,案犯是个作家。他马上想到了两年前网上热炒的“著名作家”柳一沙杀人案,一问,果然案犯就关押在菰城市看守所。

衣向东产生了采访的念头。经过上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查批准,他走进了看守所。采访被全程监控。

衣向东问:“我听说你也写了不少作品?”

柳一沙一下子兴奋起来,谈自己的小说,谈他的创作经历,说他很想写影视剧本。落网之前,有一部电视剧本已经写完50集,“我是瞎写,没经验。衣老师的电视剧我看过,特别喜欢。”

采访的过程是压抑的。柳一沙一度激动地站起来,弄得脚镣哗啦啦响。“衣老师,我想请您帮我个忙。”他说完,觉得自己有些冲动,忙又坐下,把两只手规矩地放在胸前椅子的托板上,意识到自己是戴罪之人。

衣向东说:“什么忙?”

“您给我写一本书吧,我希望衣老师不要把我写成恶魔,我其实不是恶魔,我像做梦一样,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成了杀人犯……”

衣向东为读者留下墨宝。

采访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柳一沙细述了20多年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以及迟到的悔恨。

衣向东感慨地说:“生活如此美好,但他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之后,衣向东推迟回北京的时间,留在菰城市深入采访,拨开20多年来的重重迷雾,探寻1949年以来菰城第一大案的细枝末节。

半个月的采访结束后,衣向东发现柳一沙在案情的细节上,还是遮遮掩掩没说实话,为自己开脱责任。再说了,如果他真像自己说的那么善良,就不会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治病而残忍杀害别人的孩子。不过,无论柳一沙怎么粉饰自己,都不会影响他还原案件的真相。

衣向东离开菰城一个多月后的10月22日,柳一沙被执行死刑。

读者被衣向东的叙述深深吸引,一部小说的阐述俨然成了一堂普法的大课,让人为之震撼。

衣向东与读者留影。

其实,衣向东的《无处藏心》一经问世,就好评如潮。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柳建伟说:“细读衣向东的主要作品,有这么几个标准:一是写出打动人心的好故事,引导人们向着阳光生长;二是写出一两个好人物,能传递出正能量,承载着作家的社会责任感;三是能让作品呈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显示出作品是有根的;四是作品有人文情怀,能够解决人们的精神和信仰问题。”

莅临分享会现场的文艺评论家张澜涛说:“《无处藏心》作者用生活的真实与小说的虚构手法,对罪犯行凶动机做了深刻的剖析。叙述有辙,说理透彻。作者通过人物的刻画,情节与环境的描写,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以身试法者藏身易、藏心难。生活中不管什么人,一旦犯了罪,想逃脱法律的严惩,都将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张澜涛还认为,西善桥街道开全国先河,响亮提出打造“理想教育小镇”。以教育之匙打开社会治理之锁,“理想教育小镇”潜移默化地改变和提升着“城市气质”。“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讲座,既传递着文学之声,也强调着法治精神,形式是多元化的。

衣向东(左二)在齐修社区听取介绍。(主办方供图)

写作之余的衣向东,还钻研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分享会中,他挥毫泼墨,为参与互动的读者题写了《境由心造》等书法作品。

衣向东不仅是一个成就不凡的作家,同时还是一个社会治理领域的专家。他受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的委托,撰写了一部长篇报告文学《桥》,系统地介绍了“枫桥经验”的来龙去脉,对社会治理的研究令人瞩目。分享会结束后,他又实地考察了齐修社区,深入了解了当地以教育助推社会治理的一些独特做法,并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西善桥街道以教育助推社会治理的探索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是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拓展,值得推广和借鉴。

撰文/梁平 摄影/素丽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