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栏目首页 > 渠道 >

何新林:用心做好“水文章”

2023-08-18 22:04:50    来源:兵团日报

在盐碱地里种庄稼,让戈壁荒滩变成万亩良田,这是兵团人创造的绿色奇迹。作为典型的绿洲灌溉农业区,水资源是重中之重。可以说,这片绿色奇迹的缔造史就是一部兵团水利史。

从参加工作至今,石河子大学水利工程建筑学院教授何新林始终用心做好“水文章”。从生态水文学到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几十年如一日开展研究工作,从国家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到兵团科技进步奖,何新林与学科团队成员的科研故事,是兵团发展成为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的缩影之一。

1987年,立志为家乡水利事业发光发热的何新林,从河海大学一毕业,就毅然回到兵团工作。大学期间,何新林所学的陆地水文专业主要方向是大江大河的防洪、除涝、发电、水资源配置等,但新疆水文有其特殊性。


(相关资料图)

“新疆的特点是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比较大,不论是经济发展方面,还是生态建设方面,水都是很大的制约因素,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不简单。”何新林说。

在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中,何新林注意到,水资源问题与灌溉种植问题相互交织,传统大水漫灌的方式使得水资源利用率非常低。

“要用高效的滴灌技术节约水资源,把灌溉定额减下来!”何新林与团队说干就干。2000年前后,他与团队开发建立了兵团玛纳斯河流域农业高效用水专家系统,涵盖滴灌设计、喷灌设计、防渗渠道抗冻胀、改进地面灌溉、项目示范区及数字化地图、水资源优化配置等,有效提高了灌区水管理水平和效率,也提高了流域供水保证率,加快了兵团节水型灌溉模式的推广进程。

随后,何新林又马不停蹄地带领团队建立了玛纳斯河灌区水情自动化测报系统,该系统能够提取、分析水、雨情遥测数据,使灌区适时优化配水,还可以对作物水分信息、土壤水分信息进行适时监测,实现对灌溉时间和定额的预测预报,极大地降低了人工强度,提高了效率,使灌区水利管理工作走上了信息化、自动化之路。

在研究中,何新林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针对水资源一体化管理模式和市场化配置,他研发了一批科技含量高、覆盖面广、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构建了干旱内陆灌区现代农业节水综合技术体系,在兵团建立了1万亩节水综合技术示范区,辐射面积达10万亩,示范区灌溉水利用率达到70%以上。

多年来,何新林走遍了兵团14个师,一系列科技项目随着他的脚步在各团场得到推广应用。按科技推广示范面积10万亩计算,年产值可达1.6亿元,人均增收700余元。他的研究成果在一师、六师、七师、八师得到广泛应用,推广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应用500余万亩,3年共新增利润16亿元以上。

“这些年,何老师课堂田间两头跑。在学校,他指导我们建立水利计算、遥感处理、智能分析等模型;在田间,他指导我们开展田间灌溉试验。”何新林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李小龙说。李小龙还记得,在一次项目申报中,何新林作为指导教师,从项目方案到项目答辩、汇报全程亲力亲为。“年过半百的老师跟我们同吃同住,封闭学习,凌晨3时多还在给我们发消息、讲想法。”李小龙表示,老师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深深感染了自己。

又是一年盛夏,通过高效节水灌溉的农作物正在茁壮生长,广袤大地成为绿色的海洋。农田里,一条条柔软黑亮的滴灌带如“毛细血管”般密布,直达每一株作物的根部,促进秧苗向上生长。以滴灌为主,喷灌、涌泉灌、自压微水头软管灌并行的高效节水模式年复一年地造福着职工群众。

何新林的步伐没有停止,他的视野早已投向了国际流域水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智慧水利等前沿领域中的热点、难点与核心问题。“兵团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任务,这对水资源的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化灌溉,优化调度、配置水资源运用信息化的技术层出不穷,我要不断加强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新技术,让兵团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道路越走越宽。”何新林说。

关键词:

相关阅读